4月10日,东莞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专班通报东莞市各镇街(园区)2023年度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成效评价结果,松山湖管委会入选为成效明显的镇街(园区)。

无

酒店入住全程“无纸化”,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;在建工地建筑垃圾全过程管控,告别“脏乱差”……如今的松山湖,一场“无废”理念下新风潮已悄然吹遍整个园区。

2023以来,松山湖凝聚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合力,加速推动相关工作取得新进展,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示范样本,形成人人参与“无废城市”创建新局面,以高品质城市环境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赋能。

多维度激活“无废细胞”

园区掀起绿色生活新风尚

如果把城市看作人体,各机关企事业单位、景区、酒店、社区、学校、工厂甚至每一个个体都可以看成是细胞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就是从小处着手,首先建设一个个“无废细胞”,进而建设“无废城市”,最终形成“无废社会”。

无

为推动东莞市“无废细胞”创建,助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去年6月,东莞市全面启动“无废细胞”创建工作。作为松山湖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牵头单位,松山湖生态环境分局随后出台《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松山湖分局“无废机关”创建倡议书》,分局工作人员纷纷在“无废机关”创建承诺墙上留名。

上下班用步行、单车代替汽车,自带水杯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杯,办公用纸双面打印……签名墙上掷地有声的承诺,进而演变成一个个实际行动,不少松山湖管委会机关职工将工作、生活调整为“节能”模式,身体力行做“无废理念”的践行者、“无废城市”的行动者。

同时,松山湖管委会各处公共场所张贴的生活垃圾分类、“无废机关”等宣传标语,也进一步营造“无废机关”创建人人有责、人人尽力、人人作为的浓厚氛围。

无

“本酒店不提倡一次性洗漱用品,有需要请到前台领取。”走进松山湖诺富特酒店,“无废”元素贯穿到旅客入驻期间各个细节之处:入驻全程“无纸化”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、设置厨余垃圾低温储藏室、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......该酒店是松山湖去年创建的首批三家“无废酒店”之一,也是其中唯一获得一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的酒店。

为助推东莞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,2023年,松山湖积极推进“无废细胞”创建工作,累计创建2个“无废机关”、1个“无废景区”、3个“无废酒店”、3个“无废工地”,圆满完成市“无废细胞”创建相关考核验收工作。

无

“垃圾分一分,环境美十分”“垃圾分类益处多,环境保护靠你我”……走进松山湖景区,类似的“无废”宣传元素随处可见。松山湖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在景区LED播放宣传视频、张贴宣传海报及标语,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大家的环保意识,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无废建设中来。

为提高公众对“无废城市”的知晓率和参与度,松山湖生态环境分局2023年在企业、社区、学校等单位广泛开展24场无废城市主题科普宣传,通过串珠成线、以点带面,吸引更多人投身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形成共建共享、全域推进的浓厚氛围。

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结合松山湖科学城的产业发展特点,接下来,园区将推动创建“无废实验室”“无废工厂”等“无废细胞”单位,深化推进东莞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。

启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

园区建筑垃圾治理实现全链条发力

据住建部门的数据统计,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20亿吨,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8倍左右,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40%。

建筑垃圾已成为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、最集中的固体废弃物,逐步取代生活垃圾成为“垃圾围城”的主角。如何处理建筑垃圾,考验着每座城市的治理智慧。

去年8月,松山湖入选成为东莞首批建筑垃圾全过程管控试点镇街(园区),试点围绕建筑垃圾源头减量、闭环管理、资源化利用和末端处置四方面,进一步探索更加符合东莞发展的建筑垃圾治理新路径、新办法。

无

位于东莞理工学院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国际合作创新区在建项目,是松山湖2023年创建的首批“无废工地”之一,该项目以节能环保为核心,对现场不同阶段的建筑垃圾进行全过程跟踪及减量化处理,达到“无废工地”标准,成为松山湖建筑垃圾全过程管控试点工作有效推进的一处缩影。

得益于全过程的跟踪管控,项目施工现场整体环境干净整洁。据松山湖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项目大力推广绿色建筑、装配式建筑,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与建设。

除源头减量外,当前,松山湖在建项目也强调资源化利用。对于下挖土较大的项目,园区要求施工单位减少下挖土产生,最大限度减少场地内土方外运;对于建筑拆除垃圾,园区要求具备条件的项目,采用移动式设备对拆除垃圾进行现场破碎、资源化利用,实现就地回用,减少外运排放。

无

此外,为进一步加强园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,2023年7月,松山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启用,该厂可受纳处理园区以及松山湖功能区镇街各在建工地、有关单位所产生的建筑垃圾,推进区域建筑垃圾分类工作。

为确保监管环节落实到位,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,是构建建筑垃圾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。当前,园区城管部门依托东莞市建筑垃圾智能管理系统,实现对泥头车的工地源头、运输途中、终端消纳三个维度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;辅以电子联单、轨迹溯源等技术手段,全面管控园区建筑垃圾日常运营状态,精准把控“从哪儿产生,运到哪里去”。

园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

绿色环保理念渐入人心

在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开展趣味横生的科普教育活动,3万人一齐参与一场生活垃圾分类“热潮”,将环保知识送进小区内、校园里......近几年来,松山湖垃圾分类的绿色之风吹遍园区的各个角落,绿色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。

无

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也是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的有力举措。

早在2021年,松山湖已取得“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园区”的称号。2023年以来,松山湖利用已打造的生活垃圾示范点、街道、居民区的示范效应,加强园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,提高轻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水平,打造优良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,进一步提高松山湖园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水平,实现园区所有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。

期间,松山湖玉兰女子服务队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宣讲,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为群众讲解《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》及垃圾分类科普知识,主动靠前服务,以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、认同度、参与度。

无

“之前宣传更多的是,什么是可回收垃圾,什么是有害垃圾。而在这次的宣讲后,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、垃圾分类的责任与义务有了更深的了解。”参与垃圾分类科普宣讲活动的一位市民说。2023年,松山湖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活动78场,宣传活动54次,垃圾分类培训会19次。

“垃圾分类要做好‘最后一米’。”松山湖城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垃圾分类督导员是重要的角色,也是宣教的重点所在。2023年以来,松山湖持续推进园区“撤桶并点”,实现园区43家小区所有定时投放点“三定一督(定时地点定人督导)+误时投放”,开展桶边引导员督导,现场指导居民群众定时定点投放,切实提高源头分类效果。

生活垃圾分类区域实现全覆盖、产生源单位抽查完全达标。在2023年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,松山湖被评为“优秀”档次,各项成绩表现亮眼。

接下来,松山湖城管分局还将打造“智慧分类小区”,建设集垃圾称重、语音提示、24小时实时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分类投放亭,用科技助力分类,实现大数据赋能垃圾分类。

【撰文】张莎 陈启亮

【摄影】黄政正 张莎 部分由受访单位供图

Logo

助力广东及东莞地区开发者,代码托管、在线学习与竞赛、技术交流与分享、资源共享、职业发展,成为松山湖开发者首选的工作与学习平台

更多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