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机器学习】决策树算法
决策树通过树状图的形式模拟决策过程,每个内部节点代表一个属性上的判断,每个分支代表判断的结果,每个叶节点代表一种决策结果。
目录
人工智能领域在当今可谓炙手可热,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,决策树是一种简单直观却又功能强大的分类与回归方法。它的思想是通过构建一棵树状模型来进行决策或数据分类,其结构主要是以二叉树的形式为主。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,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。它通过学习简单的决策规则推断出目标值。
算法引入
小明大学毕业了,去了一家银行当行长,上班第一天就有了10人申请了贷款,刚刚入行的小明仔细地整理了客户信息。包括是否有工作,是否有房子,是否信誉良好,经过了深思熟虑,小明对这10份申请给出了批复。小明想能不能让AI根据自己所做出的规律进行自动批复,这样小明就大大减少了工作量,又可以上班摸鱼了。申请人的信息如下:
申请人 | 是否工作 | 有无房子 | 信誉 | 结果 |
1 | 否 | 否 | 一般 | 拒绝 |
2 | 否 | 否 | 良好 | 拒绝 |
3 | 是 | 是 | 一般 | 同意 |
4 | 是 | 是 | 很好 | 同意 |
5 | 否 | 是 | 很好 | 同意 |
6 | 否 | 是 | 一般 | 拒绝 |
7 | 是 | 否 | 一般 | 同意 |
8 | 否 | 是 | 很好 | 同意 |
9 | 否 | 否 | 很好 | 拒绝 |
10 | 是 | 否 | 良好 | 同意 |
根据上面信息我们能不能推出某一个规律,使规律都满足上面的结果,如果我们按照是否有工作分类,有工作的批准,没工作的不批准,显然不行,在第5个申请人没有工作也批准了。那么我们按照有无房子分类?在第7、10个申请人没有房子也通过了申请,那按照信誉?第9个申请人信誉很好也被拒绝了。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批准,这就是要我们的决策树出马了。
基尼系数:
那么在建树的时候,谁当那个头结点呢,这就要引出了我们的基尼系数的概念。
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Gini=1-(5/10)^2-(5/10)^2=0.5。
Gini(工作,是)=1-(4/4)^2-0=0,Gini(工作,否)=1-(2/6)^2-(4/6)^2=0.44。
根据加权方式求和:Gini(工作)=4/10*(Gini(工作,是))+6/10*(Gini(工作,否))=0.27。
Gini(房子,是)=1-(4/5)^2-(1/5)^2=0.32,Gini(房子,否)=1-(2/5)^2-(3/5)^2=0.48。
根据加权方式求和:Gini(房子)=5/10*(Gini(房子,是))+5/10*(Gini(房子,否))=0.4。
Gini(信誉,一般)=1-(2/4)^2-(2/4)^2=0.5,Gini(信誉,良好)=1-(1/2)^2-(1/2)^2=0.5,Gini(信誉,很好)=1-(3/4)^2-(1/4)^2=0.375。
根据加权方式求和:Gini(信誉)=4/10*(Gini(信誉,一般))+2/10*(Gini(信誉,良好))+4/10*(Gini(信誉,很好))=0.45。
我们比较这三个数Gini(工作)=0.27、Gini(房子)=0.4、Gini(信誉)=0.45。我们发现这个三个数字中Gini(工作)=0.27最小,所以我们按照它来建立决策树。
此时头结点建立完成,然后我们在没有工作的里面,有2个客户是被批准的,4个客户被拒绝了,那么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分类,继续求解Gini(房子),Gini(信誉)。Gini(房子,是)=1-(2/2)^2- 0=0,Gini(房子,否)=1- 0 -(4/4)^2=0。根据加权方式求和:Gini(房子)=2/6*(Gini(房子,是))+4/6*(Gini(房子,否))=0。此时Gini(信誉)就不用算了,Gini(房子)已经达到最小0了,下一个结点就放是否有房子,那么此时最终的决策树就出来了。
先根据是否有工作进行判断,如果有,那么直接进行批准,没有的话,再进行判断是否有房子,有房子的话直接批准,没有房子的话直接拒绝,当然,我们这个例子没有涉及到信誉一项,如果在没有房子的人里面还有被批准的,那么需要再加一个内部节点信誉,再根据信誉的三个分类:一般、良好、很好,进行批复。这些判断是建立在前一项的基础之上的,只有进行了前一项的判断才能进行下一项的判断,进而给出批复。
决策树算法概述
决策树通过树状图的形式模拟决策过程,在每一个结点都会有分支(除了叶子结点),每个内部节点都代表一个属性上的判断,如果为是则走一个分支,如果为否则走另外一个分支。每个分支代表判断的结果,每个叶节点代表一种决策结果。
决策树的关键概念
- 节点(Node):决策树中的一个决策点。
- 根节点(Root):决策树的起始点。
- 分支(Branch):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连接。
- 叶节点(Leaf):没有子节点的节点,是一棵树最下面的结点。代表最终决策。
- 路径(Path):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一系列决策。
决策树的构建
构建决策树通常涉及以下步骤:
1. 选择最佳属性:使用某种度量(如信息增益、基尼不纯度)选择最佳属性进行分割。
2. 创建节点:为所选属性的每个可能值创建一个分支。
3. 分割数据:根据属性值将数据分割成不同的子集。
4. 递归构建:对每个子集递归地重复上述步骤,直到满足停止条件(如所有数据属于同一类别,或已达到树的最大深度)。
代码实现
1. 定义决策树节点
class TreeNode:
def __init__(self, feature_index=None, threshold=None, left=None, right=None, *, value=None):
self.feature_index = feature_index # 特征索引
self.threshold = threshold # 阈值
self.left = left # 左子树
self.right = right # 右子树
self.value = value # 节点值(叶节点时的分类结果)
2. 计算信息增益
def information_gain(X, y, split_feature_index, threshold):
# 计算信息熵
def calculate_entropy(y):
# 实现信息熵的计算
pass
# 划分数据集
left_indices = [i for i in range(len(X)) if X[i][split_feature_index] < threshold]
right_indices = [i for i in range(len(X)) if X[i][split_feature_index] >= threshold]
# 计算信息增益
total_entropy = calculate_entropy(y)
left_entropy = calculate_entropy([y[i] for i in left_indices])
right_entropy = calculate_entropy([y[i] for i in right_indices])
weight_left = len(left_indices) / len(X)
weight_right = len(right_indices) / len(X)
information_gain = total_entropy - (weight_left * left_entropy + weight_right * right_entropy)
return information_gain
3. 选择最佳分割特征
def best_split(X, y):
best_feature = None
best_threshold = None
max_information_gain = -1
for feature_index in range(X.shape[1]):
for i in range(X.shape[0]):
threshold = X[i][feature_index]
gain = information_gain(X, y, feature_index, threshold)
if gain > max_information_gain:
best_feature = feature_index
best_threshold = threshold
max_information_gain = gain
return best_feature, best_threshold
4. 构建决策树
def build_tree(X, y, max_depth=None, current_depth=0):
if len(np.unique(y)) == 1 or current_depth == max_depth:
return TreeNode(value=np.argmax(np.unique(y)))
best_feature, best_threshold = best_split(X, y)
if best_feature is None:
return TreeNode(value=np.argmax(np.unique(y)))
left_indices = [i for i in range(len(X)) if X[i][best_feature] < best_threshold]
right_indices = [i for i in range(len(X)) if X[i][best_feature] >= best_threshold]
left_X = [X[i] for i in left_indices]
left_y = [y[i] for i in left_indices]
right_X = [X[i] for i in right_indices]
right_y = [y[i] for i in right_indices]
left_child = build_tree(left_X, left_y, max_depth, current_depth + 1)
right_child = build_tree(right_X, right_y, max_depth, current_depth + 1)
return TreeNode(feature_index=best_feature, threshold=best_threshold, left=left_child, right=right_child)
5. 决策树预测
def predict(tree, x):
if tree.value is not None:
return tree.value
if x[tree.feature_index] < tree.threshold:
return predict(tree.left, x)
else:
return predict(tree.right, x)
决策树的评估指标:
- 准确率:正确分类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。
- 精确度:预测为正的样本中实际为正的比例。
- 召回率:实际为正的样本中预测为正的比例。
- F1分数:精确度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。
决策树的优缺点
优点:
- 易于理解和解释。
- 可以处理数值和类别数据。
- 不需要数据标准化。
- 可以可视化。
缺点:
- 容易过拟合。
- 对于某些数据集,构建的树可能非常大。
- 对于缺失数据敏感。
决策树的优化
- 剪枝:通过减少树的大小来减少过拟合。
- 集成方法:如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,可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。
下一篇文章更新决策树算法ID3、C4.5、CART的介绍以及实现。执笔至此,感触彼多,全文将至,落笔为终,感谢各位的支持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